立业仪器 · 不止是测得准!

 /uploads/200530/1-2005301F1244X.jpg

深圳立业:网格化空气质量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方案背景

据调查,全国超过90%的城市居民表示每天不再只是查看天气是否有雨、温度高低那么简单的气象,对于空气环境质量、光照强度、大气压力、风速噪音等都格外关注,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出行习惯?答案不言而喻。

 

随着全国两会对环保的提案和一系列环保政策的出台,聚焦民生的环境治理问题已成国家高度重视的热点议题。事实上,不仅仅是今年两会,往年也是如此,环保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由于大气环境的污染恶化和雾霾天气的增多,经济高速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已严重影响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身心健康,国家环保消污减排的宏观方针早已不再是宣传口号,已切实落实到地方政策和规划建设中。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参考环保部印发的《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点位布设技术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等四项技术指南意见的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热潮在各省市如火如荼,想防治先了解,所以,首当其冲的就是高密度网格化环境监测体系的部署建设。

网格化监测点位布设已有标准性的文件指导,但也存在区域化的差异,如何实现多种业态交叉污染监测管理,如何制定高排污热点网格区域的片区划分和治理标准,均是环保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

基于网格化检测布局的高密度性和覆盖范围广的特性,如何高效使用有限资源,降低综合管理成本,如何通过网格化环境监测系统实现节约人力物力而达到降污减排的防治目标,如何实现大气环境防治的透明性,倡导民众的监督,加强绿色生态环境的建设,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设依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国务院排污费征收管理条例》;

国家标准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卫生部行业标准WS/T206-2001《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

《关于印发〈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的通知》(环发〔2010〕146号);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2010-2020)〉的通知》(环发〔2009〕156号)。

1.3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总局公告2007年第4号)

《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总局令第28号)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2008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

《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T 75-2007)

《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HJ/T 373-2007)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 193-2005)

《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数据采集传输仪技术要求》(HJ 477-2009)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76-2007)

获取解决方案

方案详情

一、方案概述

随着国家环境防治政策的逐渐健全以及各项标准性文件的陆续出炉,地方性环境监测治理的实施方案提上日程。

针对差异化区域主要污染物的不同和多种业态交叉现状,本方案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合理整合检测仪器,形成切实需求的微型气象布点。同时,具有统一的监管平台,可对整个网格化监测系统宏观监控,对相似布点分组管理,实现综合性、灵活性的分析统计,极大节约监管人力资源。而且,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国务院排污费征收管理条例》等监管法规,针对性的标准气象布点大大减少了相关收税监督部门奔波时间,加大了监管力度,利于控制排污标准,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此外,可对网格气象布点数据多维度使用,底层对接天气预报系统,气象监测设备为广大民众及时提供小区域实时气象数据,便利出行等活动,充分利用资源,切实做到便民利民,也实现了环境监测的公开性、透明性,实用性。最终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为系统投资带来最大的效益。

二、系统介绍

     系统概述

网格化监测设备是一种集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管理于一体的无人值守的环境监测系统。空气质量环境监测系统采用单元网格布点管理的方式,按照“网定格、格定责、责定人”的理念,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域网格化监控平台,应用、整合多项智慧环保技术,在全面掌握、分析污染源排放、气象因素的基础之上,采用因地制宜的灵活设点方法进行部署。实时统计各厂区、监测点的监测设备数据,并根据各监测点的环境条件及其污染情况,来分析与推测区域内整体的排放情况。实现对热点排放区域整体监控,污染物扩散趋势推算,排放源解析等功能,同时结合物联网、智能采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动态图表系统等先进技术,整合、共享、开发,建立全面化、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区域环境在线监测平台,实现对控制污染源无组织排放,减少大气污染等综合管理,为制定节能减排方案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和科学的辅助管理决策。

     总体架构

系统拓扑图

网格化环境监测终端系统由感知层、数据传输层、应用服务层三部分组成。

1)感知层智能监测设备:现场端各类智能监测感知设备,对环境要素进行全面智能感知,前端设备包含主要设备、辅助设备。主要设备指各类检测仪器(PM2.5、PM10、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气压、噪声、光照强度)和数据采集主控设备,负责检测各类数据和上传数据;辅助设备主要包括安装仪器设备所需要的安装固定装置等。

2)数据传输网络:数据传输可选用GPRS和无线(2G/3G/4G)传输方式,也可以两种兼用,无线传输的特点方便灵活。并可安全存储数据、设备工作状态等信息。

3)应用服务层:包括应用展示层、应用实例层、应用支撑层、基础数据层四部分。应用展示层:通过不同方式(APP移动端、web端、LED大屏)向用户展示平台界面;应用实例层:主要是对网格化监测区域各项参数进行监测预警及分析、对污染物的扩散曲线趋势进行推算等功能。应用支撑层:以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整合和分析海量跨地域、跨行业的环境信息,实现海量数据存储,实时处理和深度挖掘和分析。基础数据层:存储区域及设备数据、实时监测数据、历史数据等信息,解决信息资源管理分散,基础数据存储零乱,标准化差、应用服务适用性单一,难以共享等问题。

     系统功能

1.  灵活点位布设功能

根据不同周边环境、污染源分布差异情况,采用不同环境监测传感器组合设备,可对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灵活布设点位进行监测。

2. 实时数据存储入库功能

实时数据入库功能主要实现网格化环境监测系统内所有的监测点产生的测量数据全部存储在检测平台分布式文件系统,用于存储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

3. 智能报警功能

网格化环境监测终端设备监测到的数据上报至监管平台,一旦数据分析比对超标,将启动智能报警提示功能,报警信息会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查询追朔使用;

4. 分析应用功能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对数据换算、判别,实现监测布点的污染排名、参数统计、对比分析等智能分析功能,为热点网格部署和重点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5. APP查询功能

系统配有APP移动终端,可实时查询当前监测布点环境状况和报警详情,方便监管人员实时监控。

6. 数据管理功能

远程管理平台拥有设备数据管理、用户信息管理、报警信息管理等功能。当用户需要某一段时间段或类型的数据时,可使用数图结合的方式查询查看,并可以EXCEL导出数据。

7. 数据对接功能

系统提供Web Service和底层数据接口,供外部系统调用系统数据,方便和第三方平台对接。

三、系统特点

1. 统一的管理平台  

整个网格化环境监测系统同时提供了设备管理、用户管理、存储管理、网络管理等基础设备管控功能。通过优化系统架构,提高系统的整体效能,使平台对各网格气象监测布点的管理更灵活、更人性化。

2. 开放的体系架构

      各网格化环境监测站点设都由网格化环境监测系统管理平台软件进行管理,该平台通过Web Service提供基础服务,方便与政府平台或天气预报系统平台对接。

3. 子系统的统一集成

      可对网格化环境监测布点子系统统一的监测、控制和管理,各个子系统按照统一的中间件标准数据采集主控设备通过云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展示、统计对比与分析。实现将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子系统用相同的软件环境进行集中管理,并可以查看各微型气象站的运行状况信息。

4. 数字化与智能化

系统可以在卫星定位基础上实现远距离无线数据传输,而且可通过与地理环境区域化的划分实现灵活、精细、高密的网格化环境监测。以网络化传输、数字化处理为基础,以各类功能与应用的整合与集成为核心,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更广泛的扩展与延伸。

四、系统构成

     系统结构

网格化环境监测系统由各类环境传感器、数据采集主控、无线通讯设备、供电设备、软件平台组成。可用于测量PM2.5、PM10、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气压、噪声、光照强度等各类网格化环境数据。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不同地域环境状况,对环境各要素灵活增加或减少相应的模块和传感器,任意组合,方便快捷的满足各种用户需求。数据通过无线/GPRS上传至云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智能动态分析、及时报警、精准锁源,强化监管体系。

     系统硬件终端

     1.硬件介绍

系统硬件终端由PM2.5、PM10、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气压、噪声、光照等传感器监测设备、数据采集主控、电源和其它辅助支架立杆等设备组成。

 

 

     2.主要技术参数

     3.技术特点

1)物联网网络化监测体系;

2)全自动控制环境因子检测、数据采集、结果显示、数据远程传输、后端实时监控的全过程;

3)多种传感器混合传感器阵列组合,包括PM2.5和PM10细颗粒物检测仪器以及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噪声、光照压强等传感器;

4)现场或远程监控中心,通过网络便可观看实时及历史监测数据;

5)具有2G/3G/4G/GPRS等远程传输模式;

6)可配套选择装配环境参数仪器、自动留样采样系统、自动报警装置等;

7)开放式通讯接口,可与其他设备、软件自由通讯集成联动使用;

8)可自由添加设备台数形成网格化,没有数量限制;

9)自由设定设备分组区域、报警值范围。

     4.布点方案

根据区域内PM2.5空气污染浓度分布及特性、环境敏感区分布、主导风向等因素,结合区域原有监测站的建设情况,识别出大气污染事件重点产生扩散途径,统筹区域微型环境微站建设。
      在综合考虑区域的重要性,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程度、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的基础上,对所在区域进行网格划分,在网格的交点处或中心点设立监测点位,利用分布式冗余节点判断算法,去除传感器冗余节点,从而降低计算复杂度,通信开销及设备成本。同时能够准确判断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和精确性,能够绘制各布点区域不同时段污染物的扩散趋势,有利于对污染物控制进行科学决策。
       区域可划分为工业园区,行政办公区、商业区、居民区、医疗、学校、车站、公共绿地等。重点对高污染工业区进行监测,通过工业园区及周边的输入输出源,来计算排放总量,用来监测工业生产中的污染物质排放是否达标,同时对其它非工业用地空气质量进行监测。

五、配套软件

网格化环境监测硬件的配套软件为网格化环境监测平台系统,主要包括前台展示和后台管理两部分,有PC端和APP移动端两种在线监测方式。

     前台展示系统

前台展示系统由实时数据、报警信息、统计分析、单台设备展示四大模块组成。

实时数据是根据网格化标准对设备进行分组查看,可直观展示在不同监测参数时的所有点位布设监测总览图及设备在地图上的位置,并通过颜色的变化展示设备状态,并能根据等级图例直观观察污染的程度,查看各参数实时曲线变化图;报警信息模块分为首页报警信息提醒、单台设备的报警信息列表和报警信息历史查询三部分,通过多途径对超标设备信息进行实时提醒记录,以供后期处理和追溯;统计分析模块采用云计算与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又细分为设备统计、污染排名、参数统计和对比统计四部分,主要是对区域内设备状态的实时统计、不同时间段和监测参数的污染排名、设备各项参数的极值统计查询、不同监测因子的对比分析等;单台设备展示模块不仅展示设备的实时数据及详细信息,并且可数图结合,以曲线图展示历史数据和趋势走向,并且曲线图可导出到Excel表格中,自动计算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极大方便分析管理。

 

前台展示界面

     后台管理系统

后台管理模块主要由公司管理、用户管理、设备管理、设备类型管理、分组管理和报警管理六部分组成。主要是对公司/单位、用户和设备账号的添加、编辑、删除和查询,通过对设备参数和设备分组设置,实现网格化区域部署的划分和管理,以及制定划分各环境参数污染报警等级,为报警等级列出标准,控制首页的污染等级展示内容。

 

后台管理界面

六、系统优势

标准的技术路线: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提供完整的配置系统;

灵活的方案配置:可根据需求扩展出多种解决方案;

优质的软件平台:通过中心端软件平台,实现多站点数据集成、分析、上报和发布。

科学的算法技术:采用分布式冗余节点判断算法实现对网格化环境监测区域布点、整体监控,污染物布点污染排名,对比统计等功能。

精确的监测数据:可同时监测多种环境因子,具有很高的时间、空间分辨能力和探测灵敏度;

低廉的运行成本:可实时、连续、长期运行,操作简单,维护方便,运行成本低;

先进的配套软件:采用数据采集、分析及可视化软件,大大提高监测效率。

多方位的监控方式:由“点源环境监测”向“点源污染防治”转变,掌握各企业园区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整体空气质量及其它变化趋势。

相关案例

在线客服
热线电话:

0755-23226641

0755-21046204

获取产品报价
返回顶部